学校机构| 返回主站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乔建永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专题报告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5-04-09  浏览:


4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乔建永教授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数学史视角下的AI浪潮”专题报告。副校长畅明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乔建永通过介绍2025年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强调了AI在当今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它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而数学作为科技和AI的基础,在AI浪潮下的发展备受关注,二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本次讲座的核心议题。

在回顾数学发展历程时,乔建永阐述了三次重大数学危机,从公元前5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悖论引发的第一次数学危机,到18世纪贝克莱悖论带来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再到20世纪初罗素悖论引发的第三次数学危机,每一次危机都促使数学家们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推动了数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这些历史案例为理解当下AI与数学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也为后续探讨AI对数学可能产生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谈及AI在数学领域的发展,乔建永介绍了其从波纹到浪潮的演化过程。通过一些数学家用计算机证明《数学原理》中一阶逻辑部分的全部定理,吴文俊、张景中等用计算机证明许多几何定理,以及阿贝尔和哈肯用计算机证明四色猜想、托马斯·海尔斯用计算机证明Kepler猜想等案例,生动展示了计算机技术在数学证明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推理主体性与局部可读性等一系列深刻问题的讨论。

AI浪潮对数学研究工作方式的影响是讲座的重要内容。乔建永指出,在计算科学的影响下,AI正通过大逻辑推理颠覆数学家的工作方式。科学思维从二维(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向三维(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大逻辑思维)转变,AI虽对人类思维主体性地位产生影响,但人的思维主体地位并未改变。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为师生们打开了探索AI与数学关系的新窗口。不仅让大家对数学和AI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跨学科研究的兴趣。学校未来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推动跨学科交流,助力我校在智慧新时代的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乔建永教授简介

乔建永,北京邮电大学数学与信息网络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历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北京邮电大学校长。长期深耕复分析、数学采矿地质、通信工程中的数学问题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享到:
作者:姚小莉  编辑:张丽丽

地址: 山西省运城市学苑北路2555号

版权所有: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晋ICP备2021005503号-1